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是德稻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自2011年以来,北京大学与德稻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教育合作,共同探索新型合作模式,通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德稻和北京大学工学院于2013年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创新教育课程研发、MOOCs课程开发、协同创新科研合作、科技园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创建面向未来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树立具备开放思维的创新教育典范,开拓教育创新新模式。



  一、共建品牌讲座

  “ 北京大学工学院对话全球创新大师系列讲座·德稻大师讲坛”项目由北京大学工学院、北大团委和德稻教育联合主办,向所有热爱创新的学子和行业精英们开放。自2010年以来,德稻教育在北京大学先后举办了近百场“对话全球创新大师”系列公益讲座,将国际知名大师汇聚北大,促进国际知识交流,截至2016年,已举办讲座近百场,嘉宾包括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总干事、苹果雪白色设计语言创造者、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好莱坞电影配乐大师、世博会场馆总设计师等。系列讲座赢得了各方专家和领导的好评,CCTV、人民日报、文汇报、北京电视台、中国工业报、新浪网、凤凰网等多家知名媒体对讲座进行详细报道。国内一些专家学者也亲临讲座现场,与大师、学生们研讨互动,形成生动、丰富的学术氛围,开拓了学生们的国际视野,提升了学术水准和高校的教学内容,拓展了创新教育的形式和方法。2013年起,“对话全球创新大师·德稻大师讲坛”系列讲座正式入选北京大学公选课,同时北大与德稻共同出版系列讲座实录——《对话全球创新大师》一书,把大师的演讲内容加以沉淀和精炼,以飨读者。

 

  二、共建中国早期的十门MOOCs课程

  自2012年,国内MOOCs课程(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快速发展,2013年7月,北大敢为先,在教育深入合作的基础上,与德稻集团合力制作了中国早期的十门MOOCs——北京大学-德稻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致力于打造国内专业的MOOCs课程体系,推动中国在线开放课程的普及和发展。建设在线开放式课程平台,不仅是挑战新的教育模式的行动,也是北大一贯坚持教育平等理念的实践,是双方在学术探索方面的新突破。MOOCs合作不仅是双方在教育创新方面的开创性举措,同时推动双方合作达到新的高度。此次签约被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王恩歌高度评价为“事关教育改革的难事和大事”。此事件入选2013年中国教育十大新闻,并以此拉开北京大学和德稻教育整体战略合作的序幕,开始了课程输出和学科共建的深度合作。

 

  三、共建德稻大师课

  德稻教育大师课包括研讨会、工作坊、硕士和本科教育等多样化的教育产品,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与行业的紧密结合,通过一系列专业化、系统化的课程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理论知识、实战性技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综合能力。经考核合格的学生将获得双方颁发的相应证书、学习证明及徽章。从2014年初,已在北大进行了数场内容丰富的大师课,代表性的有南加州大学航空航天和机械工程系金雁(Yan Jin)教授的《设计学理论体系》,国际生态保护学家、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美国杜克大学Stuart L. Pimm(潘思德)教授《让科研论文更具影响力》研讨会,日本庆应大学系统管理研究生院教授Richard Tabor Greene(葛林睿)《通往创新之门》工作坊,在这个创新教育平台上,还将推出更多专业大师课程,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传承各行业大师的智慧和隐性知识,培养复合型、创新型行业精英人才。

 

  四、科研和科技园合作

    北京大学工学院和德稻集团将整合各自优势资源,通过共建北京大学工学院德稻创新基地,协力开展以市场规律为先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全方位服务社会民生发展,具有市场潜力的科研合作。计划通过产业引入、园区经营、规划与建设等形式,开展科技园共建,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助推区域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五、专业共建

  德稻O+O项目全称为“Online and Onsite Learning”,即“线上&现场双导师课程”项目,是德稻教育业务体系内互联网+产品。该项目基于德稻汇聚的全球专业教育资源,通过立体化网络教材建设,开展互联网教学模式的革新。2014年,北京大学工学院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率先与德稻签订《O+O课程合作协议》,将德稻这一新型课程体系引入到工程管理硕士专业的学习当中,开创了国内O+O线上课程模式的先河。此后,北京大学也即将启动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硕士学位项目,德稻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能力,提供咨询顾问、课程内容输出、产学研配套等服务,继续深化和北大的合作。  


    2016年9月23日,北京大学工学院与德稻教育签署深度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张东晓与德稻教育执行董事蒋岚代表双方签字。德稻教育与北京大学工学院以共建世界一流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硕士及工程管理专业硕士为核心目标,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协同合作,共同培养工业设计工程及工程管理领域能够解决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产业发展中设计问题的高水平人才。以此共同目标,双方将在专业共建、“重大挑战学术项目”合作、创新创业项目合作、品牌共建四个方面继续开展深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