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技专业—— 交互媒体艺术

交互媒体艺术

专业介绍


这个四年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成为新媒体艺术家,对中国现代文化做出贡献。他们将在其中学习到具有创新艺术意义的创作作品、展览作品、教授学生、收集作品和品鉴作品的方法。课程的教师团队由优秀的国际艺术家组成,并且配备了最先进的科技设备。


本课程注重培养新型艺术形式,促进实践的创新,通过批判性交流、分析和理论,以及与正在中国,欧美国家逐渐兴起的新媒体艺术氛围的交流,来教授学生理解和呈现新型艺术文化表达的方式。


本课程的目标是传授学生数字处理技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并且发展学生创作、分析、评价新媒体艺术的能力。本课程的毕业生将会成为中国新媒体艺术的中坚力量,带领中国与其他国家相竞争。他们将来会成为艺术馆管理者、博物馆负责人、展览经理,或者网站设计员、博客作家、数字档案馆员等。不断发展的金融模式和经济政策要求艺术家们不断努力,对于艺术本身来说,有一个可持续的未来也至关重要。科智艺术课程处于这个过程的领先位置,它力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技能的多样性和态度的独创性,使他们有能力去追寻一个成功和有收获的未来。


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新媒体艺术家,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工具、材料、软件、程序的能力,并以此在当代艺术、科学和科技领域进行科智艺术实践。另外,本课程培养学生将艺术形式与通信技术、纳米技术、量子计算、认知科学等科技融合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中国数字媒体技术的引领者。

课程介绍

 

“SIVA•德稻实验班”交互设计专业课程按照格状结构的原则进行设置,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网络,格状结构中要点,定向和主线相互配合来进行:要点信息(认知)、结构(构建)、概念(思维)、定向分析(材料、软件、工具和系统分析)、理论(历史理论和最新理论)、社会应用(解决现实世界问题)、推断(预期性推断、建议性推断和根据表现推断)、互动(利用工具记性互动和转化)、主线(连接各点的线)、信息通讯化的叙事(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伴有互动)、湿媒体(生物湿媒体、神经湿媒体和纳米湿媒体)、环境一体化(多种现实、建模、原型设计和物联网)、行为研究(行为、身份和协作)、沟通(语言和符号体系)。


职业前景

 

艺术实践领域工作,包括:数字通讯、互联网连接、屏幕超媒体、数字电影、多媒体装置、智能建筑、智能产品、机器人技术、网真系统、计算机行为模拟、遥感装置、网络空间和虚拟现实、人工生命流行文化、当代音乐声音艺术、视频艺术及表演。


学生选拔


拥有能够运用艺术,人类和科学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再学习的能力。拥有一份包含自己作品(纸质版或电子版)的简历和处理文字、声音、视频、图片的基础电脑技能。 另外,学生必须拥有:对自然、潜力、科智艺术领域应用的理解能力;在相互合作、跨学科、跨文化的环境中运用科技、理论;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工作的潜力。


理想的学生候选人还需要有进取心,充沛精力,可发展性格以及对当地和全球结构的兴趣(特别是与网络空间相关的结构)。最后,学生必须拥有在全球背景下适用于大学研究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大师介绍
罗伊·阿斯科特 Roy Ascott
德稻新媒体艺术大师


Roy Ascott(罗伊•阿斯科特)——新媒体艺术家、理论家及教育家,奥地利电子艺术中心视觉媒体艺术先锋“金妮卡奖”获奖人,专注于数字和电信网络对意识的影响。他的作品出现在国际各大艺术展览,包括上海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米兰三年展、巴西Mercosul 双年展、欧洲媒体艺术节、韩国2010 仁川国际数字艺术节以及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一些作品成为伦敦泰特美术馆的永久收藏品。从1960 年至今,先后于伦敦伊灵艺术学院,多伦多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明尼亚波利斯艺术与设计学院、旧金山艺术学院、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威尔士大学、普利茅斯大学担任教授或院长,曾担任英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日本、韩国、美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地多所艺术委员会和媒体中心的艺术顾问。他创立了普利茅斯大学星球学院博士点项目,且因该项目在2011 年被授予“世界大学论坛奖”之“高等教育实践奖”。2012年,罗伊教授作为新媒体艺术大师加入德稻教育,成立了德稻罗伊阿斯科特工作室,致力于推进对艺术、科技和意识的教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2017年,担任中央美术学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首席专家。